新型农民为什么愿意为学习买单?
新型农民正逐渐成长,新农民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作者丨猎云网 编辑丨艾范巴黎
在大家担心“谁来种地”的时候,农村正在发生巨变,农民群体也在悄然改变。新型农民正逐渐成长,新农民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这片果园丰产期可以到1000万斤以上!”
站在广西桂林临桂区的这个山头,蒋老板可以俯瞰他的整个果园,1500亩的农场,800亩砂糖橘、400亩沃柑、300亩默科特,种植第4年,蒋老板慢慢摸出了种植管理的门道,果树们也到了即将丰产的树龄。正在留树保鲜的金灿灿果子,把整个山头都点缀得格外漂亮。
跨行种果的他曾经也是零基础,但现在,他已经能清楚分辨各类病虫害,还规划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为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拿下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也是自己一点点学,慢慢摸索出来的。微信群里可以学一点,公众号里文章也会看,我自己还买了书在看呢,还有像天天学农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比较方便的学习。”
近年来,像蒋老板这样跨界进入农业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是做生意赚钱后换行的,有的是外出打工后返乡的,基本零基础开始,但他们有开阔的思路和“在外面待过”的经验,愿意花时间花成本学习。也有原本就从事农业生产,但为了获取更大收益而开始学习。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他们从海量的农民中逐步成长为新型农民。
但随着整体消费升级和入局者增多,农业生产领域的战争似乎愈演愈烈。竞争与淘汰是应有的,也是残酷的。怎样才能让更多农业生产者像蒋老板一样掌握更高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技巧,成为优胜者,从而让整个农业价值都获得提升呢?
放开眼界,我们或许可以获得参考答案。

农民职业教育:农业生产服务
帮助新型农民成长
据统计,美国农业劳动力只占总劳动力的 2% 左右,但为农业提供服务,如农机作业、产品加工、运输,以及供销、仓储、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人数却占整个劳动人口的 10% 以上,大大超过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随着一个国家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完善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商品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度较低,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由经济日报社发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报告》显示,其实,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普通农户在内的多数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业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存在显著需求,有35.16%的普通农户、50.13%的家庭农场、44.81%的专业大户认为自己存在农业生产技术的困难。
这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空间非常大,潜力也十分巨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产前,包含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产中,包含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服务;产后,包含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
天天学农从产中的农技提升切入,打造了一所“线上农业大学”,把丰富实用的农技知识课程带给广大农民,因为这是推动整个农业发展提升最速效,也是最长效的方式。



农民职业教育:价值观的输出
仅仅教会农民生产技术和知识远远不够。一个新型农民除了要懂得生产和管理技术,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较强的市场意识以及宽广的视野。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的小农意识非常顽固,要促进中国农业真正发展,需要培养农民的企业家精神。让他们为了应对市场竞争,顺利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获取更多利润,学会更强的生产成本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这些都不是一本书或者任何传统的农技推广方式能够给予的。
所以,在天天学农的全部课程中有1/3是免费公益课,既包含一些基础农技知识的普及,也有国家政策讲解和市场行情分析。



“三农”工作的核心变量:农民
共建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大要素中,农民是撬动整个“三农”工作进展的核心变量。
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工程,需要政府等多方加入,推动起来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在天天学农平台有一系列独特的课程——“农药经营许可证培训”,这个由中国农业大学官方授权的课程,不仅获得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文认可,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受政府认可的线上农药经营许可证培训平台。这个课程打破传统线下培训的弊端,从学习到考试全部通过线上无纸化操作。线上学习方式,也让学员们能更轻松学习农药相关知识,提高农药经营者的素质,以更科学和负责的态度销售农药产品。

